发布时间: 2022-06-08 10:19:30
2019年,一家国际育种巨头供应商气急败坏地赶到福建光泽的一家“养鸡公司”。
他直接放话威胁这家公司的董事长,要么立即毁掉原种鸡培育场,放弃研发种鸡;
要么他们马上制裁断供,从此不给这家公司提供种鸡,并且非常傲慢地要求30分钟之内必须给出答复。
如果当时的这场博弈失败,甚至可能会导致此后国内鸡肉价格暴涨,让普通人很难再吃的起鸡肉。
就在这短短半小时,一家国内最大的白羽肉鸡养殖基地的生死,命悬一线。
而这,就是国内养殖行业,无数残酷漫长的种源斗争中的一个危机的缩影......
1
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养鸡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,也没什么技术含量。
但实际上,养鸡是一个几十年来被国外供应商卡脖子极其严重的产业。
特别是占据了我国鸡肉市场半壁江山的白羽肉鸡,种源更是长期都得依赖进口,它就像芯片一样,价格、售卖数量等都由这些国外巨头生杀予夺,一旦断供,后果不堪设想。
这背后折射的,其实是我们长期 以来的“吃鸡”不自由。
我们平时吃的鸡,到处都能买得到,价格还很便宜,为什么还会有“吃鸡”不自由?
大家好,我是带你扒下行业底裤,露出各种商业内幕的名侦探牛腩。
今天,我们将一起掀开白羽鸡的底裤,去探寻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国际“餐桌暗战”。
2
这一场战争,还得从“白羽肉鸡”这个特殊品种开始讲起。
说起白羽肉鸡,大家可能比较陌生。
但如果说到一个早先流传极广的谣言,大部分人应该就有印象了:
黄金玛卡10粒由于长得快——从出生到端上餐桌只需要40几天,白羽肉鸡一度被冠上了“速生鸡”、“激素鸡”等名头。
甚至还有传言说,啃打鸡和黄拱门的炸鸡都是各种“N个翅膀N条腿”的怪物做出来的:
当时这些消息还在各种论坛、博客乃至“相亲相爱一家人”群里传得有鼻子有眼。
但实际上,白羽肉鸡的“速成”,全凭过去上百年里人类对它的筛选培育。
说白了,这生长速度都是刻在DNA里的,想长得快本质上还得“拼爹妈”。
喂激素不仅会增加成本,对于白羽肉鸡的增重也没多大帮助。
至于什么“六翅八腿怪鸡”也基本都是网上的P图谣传:
真有稳定产出这些“怪物”的本事,为什么要光用在鸡身上呢?
只能说,格局小了。
当然,白羽肉鸡和我国土生土长的黄羽肉鸡还是有区别的:
黄羽肉鸡生长比较慢,一般需要60甚至100天以上才能出栏,但是味道鲜美、口感好,比较适合用来煲汤、红烧、白切等;
而白羽肉鸡吃的少、长得快,40多天就能上桌,能快速给我们提供物美价廉的蛋白质,上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之后很快变成了市场宠儿。
像我们平时吃的炸鸡和超市里售卖的冰鲜鸡腿、鸡翅等等,基本都来自白羽肉鸡。
看看这一年近50亿只的消耗量,就知道白羽肉鸡对我们有多重要了:
但是,在过去几十年里,白羽肉鸡的核心种源却被国际巨头牢牢把控。
他们的种鸡占据了全球95%以上的市场。
国内养鸡企业不仅每年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进口种鸡,还得面对这些国际育种巨头的随意涨价和断货。
在过去,原种鸡苗的价格甚至从5美元涨到了37美元,翻了7倍以上。
而且哪怕是圣农这样手握大单的国内白羽肉鸡行业龙头,也得黄金玛卡的功效看这些国际垄断巨头供应商的脸色。
他们可以不顾你的计划,想什么时候给就什么时候给:
想给多少就给多少:
如果你不接受,那他们甚至敢直接断供。
可以说非常憋屈。
此外,一旦遇到种鸡携带种源性疾病,或者国际贸易问题,都可能导致种鸡断供。
这些都导致整个国内过去的养鸡市场非常不稳定。
3
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感觉奇怪:
既然都有种鸡了,我们为什么还得一直看别人脸色、从国外进口呢?直接鸡生蛋、蛋生鸡一直生下去不行吗?
还真不行。
这个问题,那些巨头在卖种鸡之前早就已经算好了——他们给国内企业提供的,往往是不可以留种繁殖的祖代鸡。
简单科普下:
现代肉鸡育种一般采用“四系配套杂交”的方式进行。
简单来说,就是找到多个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纯种品系进行杂交,比如吃的少、长得快、下蛋多、抗性强等等,让这些性状最终聚集在同一个品系内。
在这个“家谱”里,从上往下分别是曾祖代、祖代、父母代和商品代:
其中的商品代就是集合了祖上吃的少、长得快等多种优良基因,能够拳打南山敬老院、脚踢北海幼儿园的“ABCD”型战斗鸡。
当然,也是最终被我们吃进肚子里的肉鸡。
但是,当商品代“战斗鸡”继续繁殖之后,这些优良性状就很难继续维持,会逐步退化成吃的多、长得慢的“弱鸡”。
之后等祖代鸡、父母代鸡全都挂了,我们就又得从国外引进新的鸡苗。
不然,鸡的品质就会越来越差。
根据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研究员赵桂苹的说法:祖代鸡从引进到淘汰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左右。
这意味着黄金玛卡能和感康一起吃吗,我们基本上需要年年引进,才能保证整个“吃鸡”市场稳定。
除了建立庞大繁杂的杂交体系,为了锁死车门、防止别人掌握白羽肉鸡核心种源技术,这些欧美巨头甚至会直接上门威胁。
这才有了开头那个故事:
2019年,圣农集团研究种鸡的消息泄露,国外供应商代表直接上门爆破,威胁立即停止研究,否则他们就会断供种鸡。
并且要求30分钟之内必须给出答复。
要知道,圣农集团一年的白羽肉鸡出栏量超过5亿羽:
也就是说,我们吃的每10只白羽鸡中就有1只来自这家企业。
一旦国外公司断供,而圣农又没有研究出自己的原种鸡,那意味着这家公司即将面临倒闭的威胁,而我们的“吃鸡”市场也会大受影响。
但是30分钟真的太短了,集团内部根本来不及开会商议。
在这个“生死存亡”时刻,圣农集团的创始人傅光明立马打电话给原种鸡培育的负责人,问了两个问题:
如果国外公司断供,圣农能不能做到自己供应?10年、20年不从国外引种,有没有问题?
得到肯定的回复之后,傅光明如释重负,直接给了那个供应商答复:
10分钟内,离开圣农。
憋屈了这么多年,终于可以一雪前耻。
4
但在过去,这场种源战争,我们打得并不轻松。
最直接的难题,是漫长的育种过程和无底洞似的资金投入。
白羽肉鸡的育种是在不断杂交中,一代代进行筛选培育,才有了今天市面上吃的少、长得快的“战斗鸡”。
在国外,白羽鸡已经经过上百年的繁育。
并且这些鸡还在不断进步,不断被筛选出性状更好的优良品种。
而我们的育种工作却是近几十年刚刚起步,短时间内想要赶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并且这个过程中,你可能没法产出任何收入,几个亿丢下去都看不到浪花。
再加上育种种源有限——白羽肉鸡的纯系,比如白洛克等主要产于国外。
投资大、风险高、种源少,这些都导致我们的育种极其艰难。
但再难也得有人做。
在过去和国外供应商打交道的过程中,傅光明深深感受到被卡脖子的憋屈和无奈,想改变这个情况,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原种鸡。
2015年,圣农开始了白羽鸡的育种研究。
多年来,他们跑遍了大江南北,从成千上万的祖代鸡中不断挑选符合要求的不同品系,一只只查看,一只只称体重。
按圣农发展副总裁肖凡说的:这个过程简直就像从一座山里挖出几克金子。
但没办法,面对从零开始的种鸡事业,他们只能一次次实验、尝试。
国外封锁技术,他们就自己研发胸角器,用来测量鸡的胸角:
他们甚至还专门研发了育种系统,以便随时评估肉鸡的情况:
以及饲料转换率精准测定系统,用来记录每只鸡的饲料采食量:
可以说,现代肉鸡育种,其实是对标准化和科技含量要求极高的一个行业。
而有类似经历的,还有新广农牧。
为了在更短时间内筛选出育种所需资源,他们和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,研发了一款育种芯片——京芯一号。
通过5万多个位点对鸡的基因组进行均匀标识,只需要再进行对比,就能确定和生长速度或者饲料转化率等有关的基因,节省大量的筛选时间。
甚至在育种初期,新广农牧就已经建立了一个3000亩的育种场,光初始资金就投入了三个亿.....
好在,无数育种工作人员的努力,终究没有白费。
2021年11月,“圣泽901”“广明2号”等三个白羽肉鸡品种,正式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。
以“广明2号”为例,商品肉鸡42天就可以长到2.8公斤,料重比在1.65以下,在生长速度、料重比等各方面都已经能和国际品种持平。
这也意味着,我们终于打破国外垄断,拥有了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。
一直笼罩在国内养鸡企业头上的那朵阴云,终于被撕开一道大口子。
可以说,我们过去有多憋屈,如今就有多痛快。
最重要的是,我们终于在种鸡产业有了话语权。
一样东西,你有的时候购买,和没有的时候购买,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没的选就只能受制于人、任人拿捏,但有的选我们就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,不用担心随意涨价以及外来鸡的疫病问题。
我们可以深入产业上游,去整合整条供应链,开创一个更大的市场。
更何况,这只“鸡”还占据我国鸡肉市场的半壁江山,关系着我们的粮食安全。
那些日以继夜投入研发的科研工作者们明白,真正把白羽肉鸡养殖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能让更多普通人吃得上实惠的鸡肉,这就是最大的意义。
【加入我们的队伍】
最近扒掉的底裤越来越多, 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同路人和我们一起前行了。
欢迎具备稿件撰写,商业调查,视频剪辑制作这几项能力,且认同我们内容价值的同学,加入我们的队伍。
我很喜欢《 The Dark Side of TheMoon》
1973年3月,英国摇滚乐队 Pink Floyd推出了这张专辑,这张专辑的封面,是一束白光,被三棱镜分解成6种颜色。
它翻译过来的名字叫做“月之暗面”。
很多人并不知道,由于潮汐锁定,那个悬在我们头上的月亮,永远只有一个面朝向我们,它还有一个我们永远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背面。
分解和透视,是我们看世界的方式。
日本黄金玛卡我是创业失败38次,满肚子行业内幕的牛顿顿顿。
记得关注我,让我们一起去脱下这个世界的伪装。
下一篇: 亚太地区仍是世界经济上升的核心